
微信客服

在線客服
壓鑄砂眼原因和改善措施
發布時間:2025年08月20日
壓鑄砂眼是壓鑄件生產中常見的缺陷之一,表現為鑄件表面或內部出現類似砂粒狀的微小孔洞或疏松區域。以下是關于壓鑄砂眼的成因、影響及解決措施的詳細說明:
氣體卷入
金屬液在高速充型過程中劇烈沖擊模具型腔,導致空氣被卷入形成氣泡。若模具排氣系統設計不合理(如排氣槽位置不當、截面積不足),氣泡無法及時排出,最終殘留在鑄件中形成砂眼。
夾雜物混入
熔融金屬中的氧化皮、爐渣或其他雜質未完全過濾,隨金屬液進入型腔后附著在鑄件表面或內部,形成帶有孔隙的夾渣區。
冷隔與澆不足
金屬液流動不暢(如澆道設計過窄、模具溫度過低),導致局部提前凝固,后續金屬無法有效補縮,形成斷續的冷隔或未填滿的區域,此類區域易演變為砂眼。
脫模劑使用不當
過量噴涂脫模劑會在型腔表面形成積碳層,受熱分解產生氣體;或直接被金屬液包裹形成氣孔。
模具狀態不良
模具分型面密封不嚴、活動塊松動,導致金屬液從縫隙溢出并裹入空氣;型腔表面磨損粗糙,加劇氣體吸附。
工藝參數失衡
注射速度過快引發湍流卷氣,增壓壓力不足導致補縮不良,模具溫度分布不均造成局部激冷。
力學性能下降:砂眼處的金屬連續性中斷,降低鑄件強度和疲勞壽命,尤其在承受動態載荷的部位風險更高。
密封性失效:用于液壓、氣壓系統的鑄件若存在砂眼,可能導致介質泄漏。
外觀瑕疵:表面砂眼需額外打磨或噴涂遮蓋,增加后處理成本。
功能隱患:精密零件上的砂眼可能影響裝配精度或運動平穩性。
完善排氣系統:在金屬液最后填充部位增設蛇形排氣槽,寬度建議為排氣方向厚度的1/3以上,定期清理排氣道堵塞物。
提升模具精度:修復分型面毛刺和損傷,確保合模間隙小于0.05mm;拋光型腔表面至Ra1.6以下,減少氣體吸附。
改進澆注系統:采用階梯式澆道減緩流速,設置集渣包攔截雜質,避免直沖型壁產生飛濺。
精煉除氣:使用旋轉轉子法對鋁液進行除氣處理,配合在線測氫儀監控含氣量。
過濾凈化:在澆注系統中加裝陶瓷泡沫過濾器,目數根據鑄件復雜度選擇。
規范回爐料管理:限制回收次數,禁止混入油污、油漆等污染物。
分級控制注射速度:初期慢速充填,中期快速推進,末期減速以避免卷氣。
提高增壓壓力:將補縮壓力提升至80-120MPa,延長保壓時間至5-10秒,強制壓實收縮空隙。
精準控溫:模具預熱至150-200℃,噴涂中性涂料平衡散熱,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冷。
量化脫模劑用量:采用霧化噴涂,單次用量控制在0.3-0.5g/cm2,避免堆積。
自動化生產:通過PLC程序精確控制開模延遲時間,確保鑄件完全凝固后再頂出。
實時監測:利用渦流檢測儀或超聲波設備對關鍵件進行全檢,及時發現隱性砂眼。
鋁合金汽車輪轂砂眼:多因模具排氣槽堵塞所致,需擴大排氣槽至Φ8mm,并定期清理石墨沉積物。
鋅合金手機支架安裝孔砂眼:通常由注射速度過高引起,可分段調節速度,末段降速至1.5m/s。
鎂合金方向盤骨架骨干砂眼:常因金屬液含氫量超標,需增加氬氣保護并二次精煉。
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制定《壓鑄工藝卡》,明確各參數閾值和檢查節點。
實施FMEA分析:針對高風險部位(如深筋、螺絲柱)提前評估潛在失效模式。
數字化監控:引入物聯網系統實時采集壓射曲線、模具溫度數據,AI算法預警異常波動。
供應鏈協同:要求供應商提供材質證明書,對每批次原材料進行光譜成分分析。
誤區一:“砂眼一定是材料問題”——實際70%以上的砂眼源于模具排氣不暢或工藝參數失當。
誤區二:“加大壓力就能消除砂眼”——過度增壓可能導致飛邊加厚,反而加劇困氣風險。
誤區三:“肉眼無瑕疵即為合格”——需通過CT掃描或熒光滲透檢測發現隱性砂眼。
通過系統性排查和精準施策,可將砂眼發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內。關鍵在于建立“材料-模具-工藝-檢測”的全流程質量控制體系,尤其重視模具維護和工藝參數的動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