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在線客服
一體式壓鑄技術簡介
發布時間:2025年08月20日
一體式壓鑄技術是一種先進的金屬成型工藝,通過將多個傳統獨立零部件整合到單個大型模具中進行一次性高壓鑄造,從而實現車身結構的輕量化、高強度和高效率生產。以下是對該技術的詳細說明:
高壓注射與快速凝固:熔融金屬(如鋁合金)在超高壓力下被高速注入精密設計的模具型腔,利用模具的強導熱性和冷卻系統實現快速凝固。這一過程避免了傳統沖壓焊接工藝中的多道工序,縮短了生產周期。
集成化設計:通過拓撲優化和結構創新,將原本由數十個零件組成的底盤或車身部件(如后地板、前艙)集成為一體,減少組裝復雜度并提升整體剛性。例如,特斯拉Model Y的后地板通過一體化壓鑄整合了多個關鍵結構件。
免熱處理材料:采用特殊配方的鋁合金材料,無需后續熱處理即可滿足力學性能要求,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能耗。
超大型壓鑄設備:為實現超大部件的完整填充,需使用6000噸至16000噸級的超大型壓鑄機。這類設備具備強大的鎖模力和精準的壓力控制能力,能夠處理復雜的幾何結構和薄壁設計。
模具設計與工藝優化:一體化壓鑄對模具的密封性、抗熱沖擊性和導熱性要求極高。模具需在真空環境下保持低壓環境以防止氣孔缺陷,同時配備高效的冷卻系統以控制凝固速度。
數字化與智能化控制: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模擬壓鑄過程,優化澆道設計和參數設置;智能控制系統(如力勁的LK-NET智慧云平臺)實現多段壓力與速度的精準調節,提升良品率并支持全生命周期追溯。
降本增效:減少沖壓、焊接、涂裝等工序,縮短生產線時間,理論單件成本降低。例如,傳統底盤制造需70+零件和2000+焊點,而一體化壓鑄可一次性完成。
輕量化與性能提升:鋁合金材料替代鋼材使整車減重約20%,續航里程提升8%-10%;集成化設計增強了車身扭轉剛度,并允許更復雜的吸能潰縮結構,提升安全性。
產業生態重構:推動供應鏈向集群化升級,催生萬噸級壓鑄工廠,拉動上游材料(免熱處理合金)、設備(壓鑄機/模具)和下游整車廠的技術協同。
高初期投入與技術門檻:一臺9000噸級壓鑄機售價較高,且模具開發周期長、成本高2。車企需依托規?;a才能攤薄成本,中小廠商難以承受。
良品率難題:大型鑄件的生產難度大,涉及溫度、密度、液體流速等參數的精密控制。即使是特斯拉也耗時一年才將后地板良品率從30%提升至85%。
維修與保險爭議:一體化部件損壞后需整體更換,導致維修成本高昂。此外,碰撞后的定損邏輯與傳統車輛差異較大,引發消費者擔憂。
技術迭代:真空壓鑄技術減少氣孔率,半固態壓鑄改善微觀組織均勻性,進一步提升材料性能。
智能化與綠色化:通過AI算法優化工藝參數,降低能耗;推廣環保脫模劑和廢料回收系統,契合“雙碳”目標。
標準化與普及:隨著特斯拉、蔚來等企業的引領,以及力勁等設備的國產化突破,一體壓鑄有望成為新能源車身的標準工藝。
總之,一體式壓鑄技術正重新定義汽車制造的邏輯,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化零為整”的制造革命,平衡輕量化、效率與成本。盡管面臨高投入和技術挑戰,但隨著產業鏈成熟和技術迭代,這一技術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重要標志。
上一篇: 擠壓壓鑄簡介
下一篇: 壓鑄砂眼原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