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在線客服
純鋁怎么壓鑄
發布時間:2025年08月06日
純鋁壓鑄因材料特性獨特,需對傳統鋁合金工藝進行深度調整。以下是關鍵技術要點及操作流程:
選用高純度鋁錠(≥99.9%),避免雜質引入。熔煉前徹底清理爐料工具,防止鐵質污染造成晶粒粗大。采用感應電爐配合石墨坩堝,減少耐火材料污染風險。
新制模具需經三次烘模:首次隨爐加熱至400℃保溫2小時消除加工應力;二次模擬生產工況進行試打驗證;三次正式投產前預涂含石墨的專用脫模劑并烘烤固化。生產中每3-5模次補涂脫模劑,重點覆蓋深腔及凸臺區域。
將鋁錠加熱至720-740℃完全熔化后靜置15分鐘,加入微量錳劑(0.1%-0.2%)細化晶粒。熔體表面覆蓋精煉劑形成致密覆蓋層,隔絕空氣接觸。使用陶瓷管轉移至壓射室,全程保持氬氣幕簾保護。
模具初始預熱至350-400℃,連續生產維持280-320℃。鋁液澆注溫度嚴格控制在720-740℃,過低導致流動性不足,過高加劇氧化。
采用三級壓射模式:第一階段低速(0.1-0.3m/s)填充型腔底部;第二階段中速(0.3-0.5m/s)推進主體部分;第三階段高速增壓至80-120MPa實施終壓定型。保壓時間延長至8-15秒,補償純鋁收縮量大的特性。
所有轉角采用R≥5mm圓弧過渡,消除應力集中點。拔模斜度加大至3°-5°,防止熱膨脹卡滯。頂出機構改用環形套筒代替單點頂針,均勻分布頂出力。在最后填充部位設置溢流槽捕獲冷料及夾雜物。
依據CAE模擬結果設計隨形水路,冷卻管道貼近型腔面≤15mm。開工初期通冷水快速降溫,穩定后切換溫水維持熱平衡。高熱負荷部位鑲嵌銅鈹合金鑲塊提升導熱效率。
壓射室入口加裝多孔石墨轉子(轉速300-500rpm),通入氬氣進行旋轉除氣。若條件允許,改造為真空壓鑄系統,將型腔抽真空至<10kPa,顯著減少氣孔率。
安裝模具熱電偶監測系統,確保局部溫差<±15℃。配備手持式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LIBS),每小時抽檢一次成分純度。發現表面氣泡群立即清理壓射室殘留鋁屑并提高惰性氣體流量。
鑄件取出后立即進行霧化噴淋冷卻,防止高溫狀態下二次氧化。切割澆口時采用低溫等離子切割,避免熱影響區過大。如需熱處理,應在4小時內完成人工時效,消除內應力。
出現網狀龜裂時緊急停機降溫至200℃以下再緩慢升溫重啟;局部鼓包需檢查對應部位冷卻水管是否堵塞并降低該區模溫;尺寸超差則修改保壓時間并啟用強制冷卻風機校正。
選擇射料缸直徑>Φ80mm的壓鑄機,空載壓射速度≥6m/s。熔爐需配備電磁攪拌和氬氣密封罩,加裝在線測氫儀確保氫含量<0.1ppm。取件機器人配置霧化噴淋系統和硅膠軟爪夾具。
純鋁壓鑄需全程貫徹”精控溫度、強化除氣、優化填充”三大原則。實際生產中建議先進行小批量試制,通過金相分析和力學性能測試驗證工藝窗口,再逐步擴大生產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