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在線客服
機殼類手板加工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5年06月27日
機殼類手板是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本、無人機等)外殼的開發原型,用于驗證外觀、結構、裝配和工藝設計。以下是針對機殼類手板的詳細制作流程和技術要點:
明確需求
用途:外觀驗證(如顏色、紋理)、結構測試(如裝配、強度)、防水/防塵測試等。
材料:根據產品定位選擇材料,如塑料(ABS、PC、亞克力)、金屬(鋁合金、不銹鋼)或復合材料。
數量:小批量(1~10件)通常用3D打印或CNC加工,中批量(10~50件)可考慮簡易模具注塑。
設計關鍵點
外觀:確保曲面平滑、接縫均勻、孔位精準(如攝像頭孔、按鍵孔、散熱孔)。
結構:設計卡扣、螺絲柱、加強筋等裝配結構,預留裝配間隙(通常0.1mm~0.3mm)。
拔模斜度:針對注塑工藝,設置合理的拔模斜度(通常1°~3°),避免脫模困難。
適用場景:小批量、復雜結構、緊急驗證。
材料:
塑料機殼:使用ABS、PC或尼龍材料,兼顧強度和耐磨性。
透明部件(如顯示屏框):使用亞克力或樹脂材料。
工藝參數:
層高:0.1mm~0.2mm(確保表面光滑)。
填充密度:20%~30%蜂窩狀填充(非承重區域可降低至10%)。
支撐結構:對懸空部分添加可溶性支撐(如PVA),避免殘留痕跡。
適用場景:中批量、需要高精度或金屬材質的機殼。
材料:
塑料:ABS、PC、POM(可加工復雜曲面)。
金屬:鋁合金(輕質高強度)、不銹鋼(耐用但較重)。
工藝特點:
精度高(±0.1mm),適合加工薄壁(0.5mm以上)和復雜輪廓。
表面需拋光或噴砂處理,提升質感。
適用場景:中批量(10~50件)、需要仿真量產工藝。
流程:
開發低成本軟模(如鋁?;驑渲#芷诙蹋s5~7天)。
注塑材料可選ABS、PC或TPU(軟質邊框)。
優勢:表面光滑、成本低,適合模擬量產效果。
打磨與拋光
3D打印件:用砂紙(從800目到2000目)逐級打磨,去除層紋。
CNC加工件:清除刀痕,用布輪拋光或噴丸處理。
表面處理
噴涂:
啞光漆:接近量產塑料質感。
亮光漆:模擬玻璃或陶瓷效果。
橡膠油:模擬硅膠手感(如手機保護套)。
電鍍/氧化:
金屬機殼可進行陽極氧化(如鋁合金)或電鍍(如不銹鋼鍍鎳)。
絲印/移印:印刷Logo、按鍵標識或裝飾圖案。
裝配與測試
組裝機殼與內部結構(如電路板、按鍵、屏幕),測試裝配匹配度。
驗證功能性:如按鍵手感、USB插拔力、屏幕貼合度、防水性能(IP等級測試)。
尺寸檢測
使用卡尺、千分尺或三坐標測量儀檢測關鍵尺寸(如長度、寬度、厚度、孔徑)。
確保公差在±0.2mm以內(裝配間隙需預留0.1mm~0.3mm)。
外觀檢查
檢查表面是否有劃痕、氣泡、縮水痕(注塑件)或層紋(3D打印件)。
確認顏色一致性(使用色卡對比或光譜儀檢測)。
結構優化
根據測試反饋調整設計:
加強筋位置(提升強度)。
卡扣結構(優化裝配牢固性)。
拔模斜度(改進脫模效果)。
材料收縮率
注塑材料(如ABS)有收縮率(通常0.5%~0.7%),需在模具設計時預留尺寸余量。
薄壁處理
機殼薄壁部分(如0.5mm~1mm)易變形,需優化結構或增加支撐。
成本控制
小批量優先選擇3D打印,中批量采用注塑軟模,大批量需開鋼模(周期長、成本高)。
環保要求
若需出口,確保材料符合ROHS、REACH等環保標準。
通過以上流程,可高效制作出高外觀、高精度、高性價比的機殼類手板,幫助客戶快速驗證設計并優化量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