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樹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2cm*12cm*35cm
后處理: 噴油
3D打印海豚燈手板模型是將海豚的靈動形態與照明功能結合的創意設計,兼具裝飾性與實用性,適合家居裝飾、兒童房燈具、文創產品等場景。3D打印技術能精準還原海豚的流線型身體、鰭部細節,并通過材料特性實現燈光的均勻透出,以下從設計要點、材料選型、打印流程、后處理與功能實現等方面詳細介紹:
一、設計要點:平衡生物形態與照明功能
海豚燈的核心是 “以海豚為形,以燈光為魂”,設計需兼顧生物特征的辨識度與燈光傳導的合理性:
海豚形態設計
輪廓捕捉:參考海豚的流線型身體(頭部圓潤、軀干修長、尾部呈分叉狀),姿態可選 “躍出水面”(身體呈弧形,頭部上揚,尾鰭下垂)或 “游動”(身體水平,背鰭突出,胸鰭展開),確保整體重心穩定(可通過底座或自身姿態平衡)。
細節刻畫:
鰭部:背鰭呈三角形(邊緣圓潤),胸鰭對稱展開(長度約為軀干的 1/3),尾鰭分叉角度 60°-90°(增強動態感);
身體紋理:簡化皮膚紋理(避免影響透光),用淺浮雕表現身體兩側的肌肉線條(從頭部到尾部逐漸變淺);
比例控制:整體高度 15-25cm(適合桌面或壁掛),頭部與軀干比例 1:3,確保形態協調且預留內部燈腔空間。

照明功能設計
光源位置:內部預留燈腔(直徑 3-5cm),建議將光源(LED 模組)置于軀干中后段(靠近尾部,避免燈光直射眼睛),燈腔內壁設計為光滑曲面(引導光線均勻反射)。
透光區域:選擇海豚的腹部、鰭部或背部作為透光區(根據姿態設計),透光部分壁厚 1-2mm(確保光線柔和透出,避免過厚導致亮度不足),非透光區域(如背部主體)可加厚至 2-3mm(增強結構強度)。
結構細節:
底座:若為桌面擺件,底部設計圓形或流線型底座(直徑 8-10cm),與海豚身體一體化打?。ㄔ鰪姺€定性),底座預留穿線孔(直徑 5-8mm,方便電源線穿出);
開關與電池倉:若為無線款,可在底座內部設計電池倉(適配 AA 或 AAA 電池),開關嵌入底座側面(如觸摸式或按壓式);若為插電款,電源線從底座引出,避免破壞海豚形態。
二、材料選型:適配透光性與結構強度
海豚燈對材料的核心需求是局部透光性(燈光均勻透出)、整體結構強度(支撐自身重量),常用材料如下:
材料類型 | 特性與優勢 | 適用場景 | 注意事項 |
---|---|---|---|
透明光敏樹脂 | 透光率高(80%-90%,接近亞克力),精度高(可還原 0.1mm 細節),適合作為透光區域(腹部、鰭部)材料,燈光透過時柔和無雜影。 | 高透光要求的裝飾燈模型 | 脆性較高,非透光區域需搭配 PLA/ABS 增強;打印后需徹底固化(避免黃變影響透光)。 |
半透明 PLA/PETG | 半透光性(透光率 50%-70%),韌性好(抗摔性優于樹脂),適合整體打印(尤其兒童房燈具,安全性更高),成本適中。 | 兒童燈、低成本原型驗證 | 透光區域需控制壁厚 1-1.5mm(過厚會降低亮度);表面需打磨拋光(減少層紋對透光的影響)。 |
樹脂 + PLA 復合 | 透光區域用透明樹脂,非透光區域(底座、背部)用 PLA(白色或藍色,模擬海豚膚色),兼顧透光性與結構強度。 | 高端展示燈、功能驗證模型 | 需分件打印后粘結(用 UV 膠或環氧樹脂,確保接縫平整)。 |
熒光 PLA | 可吸收光線后發光(如藍色、綠色),適合作為輔助光源設計(白天吸光,夜晚發出微光),無需內置 LED。 | 裝飾性夜燈模型 | 透光性較低,需配合薄壁厚(≤1mm)使用;發光效果受光照時間影響。 |
三、打印流程:確保形態與透光的精準實現
模型預處理
結構優化:用 Blender 或 SolidWorks 檢查燈腔是否封閉(避免漏光),透光區域與非透光區域的銜接是否平滑(無尖銳過渡,防止應力集中);穿線孔、電池倉等功能性結構需尺寸精準(誤差≤0.5mm)。
支撐設置:針對懸空結構(如胸鰭、尾鰭)添加支撐,支撐與透光區域的接觸點需最小化(選擇非透光面或邊緣,避免打磨時破壞透光性);透明樹脂打印時建議用可溶支撐(如 PVA),減少對表面的損傷。
切片參數設置
層高:透光區域選 0.05-0.1mm(確保表面光滑,減少層紋對透光的影響);非透光區域(底座、背部)選 0.1-0.2mm;
填充率:燈腔內部為空心(填充率 0%),透光區域 50%-70%(保證結構同時減少內部散射);底座、背部等承重部位 80%-100%;
打印方向:透光區域沿光線傳導方向打印(如腹部朝上,確保層紋與光線方向平行,減少折射);身體弧形部分沿弧度方向打?。ㄔ鰪娍箯澱坌裕?/p>
打印過程監控
透明樹脂打印時,重點觀察透光區域的成型(避免氣泡或層間分離導致透光不均);
半透明 PLA/PETG 打印時,確保噴頭出絲均勻(避免拉絲污染透光表面)。

四、后處理與功能實現
基礎處理
支撐去除:透明樹脂模型用鑷子小心剝離支撐,殘留痕跡用 2000 目砂紙輕磨(僅磨接觸點,避免破壞整體透光性);可溶支撐需完全溶解(PVA 用溫水浸泡 30 分鐘)。
打磨與拋光:
透明樹脂:用 1000 目→2000 目→3000 目砂紙逐級打磨透光區域,最后用拋光膏(如氧化鈰拋光劑)手工拋光至鏡面(提升透光率);
PLA/PETG:用 800 目→1500 目砂紙打磨,重點處理層紋明顯的部位,最后用麂皮布擦拭(呈現柔和半透明質感)。
裝配與照明測試
光源安裝:將 LED 模組(建議選用 3-5W 暖白光或 RGB 彩色燈珠)放入燈腔,用熱熔膠固定(避免晃動);若為觸摸開關,將傳感器模塊粘貼在底座內側(對應開關位置)。
線路整理:電源線從穿線孔引出,無線款需在電池倉內放入電池并連接線路(確保接觸良好),最后用硅膠塞封閉電池倉(防水防塵)。
效果調試:通電測試燈光是否均勻透出(無暗區或光斑),若透光不均,可在燈腔內壁貼反光紙(增強光線反射);調整光源角度,避免直射導致局部過亮。
表面美化
非透光區域:噴涂與海豚膚色匹配的漆(如深藍色、灰色),背部可加淺色條紋(模擬海豚自然紋路);
細節點綴:在眼睛位置粘貼黑色水鉆或涂黑色漆(增強生物特征),鰭部邊緣用銀色漆勾線(提升立體感)。
五、優勢與注意事項
核心優勢:
形態自由度高:可設計任意海豚姿態(躍出水面、游動),傳統工藝難以實現的流線型與透光結合結構,3D 打印可精準呈現;
快速功能驗證:能快速測試不同透光區域、壁厚、光源位置的照明效果,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個性化定制:可調整尺寸、透光顏色(如加入色母粒的透明樹脂)、燈光模式(常亮、呼吸燈),滿足定制需求。
注意事項:
透光均勻性:透光區域壁厚需一致(誤差≤0.3mm),避免局部過厚導致暗區;燈腔內壁需光滑(減少光線散射);
結構強度:尾鰭、胸鰭等細長部位需確保壁厚≥1.5mm(樹脂)或 2mm(PLA),避免安裝或使用時斷裂;
安全規范:若為兒童燈,需使用無毒材料(如食品級 PLA、環保樹脂),電源線需做絕緣處理(避免短路),開關位置遠離兒童可誤觸區域。
3D 打印海豚燈手板模型通過將生物美學與照明功能結合,既能作為設計原型驗證可行性,又能直接作為特色燈具使用,是文創產品與智能家居設計的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