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樹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8cm*10cm*3cm
后處理: 噴油
3D 打印機器人零件手板模型一般有以下幾個過程:
設計模型
使用專業的三維設計軟件(如 SolidWorks、AutoCAD、3ds Max 等)根據機器人零件的實際尺寸和結構要求進行精確建模。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零件的功能、裝配關系以及打印工藝的可行性,對模型進行優化,如添加支撐結構、設置合適的壁厚等,以確保模型能夠順利打印并滿足后續使用需求。完成設計后,將模型保存為 STL 格式,這是 3D 打印常用的文件格式。
準備打印材料
根據零件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環境,選擇合適的 3D 打印材料。常見的材料有 PLA(聚乳酸)、ABS(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尼龍、金屬粉末等。例如,PLA 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環保性,適合一般的展示和簡單功能測試;ABS 材料強度較高,耐沖擊性好,適用于對零件強度有一定要求的情況;金屬粉末則可用于打印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等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同時,還需根據材料特性準備相應的輔助材料,如支撐材料、膠水等。

切片處理
將 STL 格式的模型導入到切片軟件中,如 Cura、Slic3r 等。切片軟件會將三維模型切成無數個薄片,這些薄片將成為 3D 打印機逐層打印的依據。在切片過程中,需要設置打印參數,包括打印速度、噴頭溫度、平臺溫度、層厚、填充率等。打印速度會影響打印效率和零件表面質量,一般來說,速度較慢可獲得更好的表面光潔度,但打印時間會較長;噴頭溫度和平臺溫度需根據所選材料進行調整,以確保材料能夠良好地融化和粘結;層厚決定了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較小的層厚可使零件表面更光滑,但打印時間會增加;填充率則影響零件的強度和重量,填充率越高,零件強度越大,但材料用量和打印時間也會相應增加。此外,還需根據模型的結構特點生成支撐結構,以幫助打印懸空部分和復雜形狀。
3D 打印
將準備好的打印材料安裝到 3D 打印機上,確保材料能夠順利供應到噴頭。然后,通過 USB 線、SD 卡或網絡連接等方式將切片后的文件傳輸到 3D 打印機中。啟動打印機,打印機將按照切片軟件生成的指令,從模型的底部開始,逐層打印材料。噴頭會根據模型的輪廓和填充路徑,將融化的材料擠出并沉積在打印平臺上,一層一層地堆疊,逐漸形成零件的三維形狀。在打印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打印狀態,如材料供應是否順暢、噴頭是否堵塞、零件是否有翹邊或變形等問題。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暫停打印并進行調整,如清理噴頭、調整打印參數或重新添加支撐等。

后處理
去除支撐結構:打印完成后,零件表面可能會附著有支撐結構,需要小心地將其去除。對于一些容易去除的支撐,可以直接用手掰掉;對于較復雜或與零件結合緊密的支撐,可能需要使用工具,如鉗子、刀具等進行修剪。在去除支撐時,要注意避免對零件表面造成損傷。
表面處理: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質量和外觀效果,通常需要對打印后的零件進行表面處理。常見的表面處理方法有砂紙打磨、拋光、化學處理等。砂紙打磨可以去除零件表面的粗糙層和瑕疵,使表面更加光滑;拋光則可進一步提高表面光澤度,使零件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化學處理,如使用丙酮蒸汽對 ABS 零件進行處理,可以使表面變得更加光滑平整,但操作時需注意安全,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
裝配與調試:如果打印的是多個機器人零件手板模型,需要將它們進行裝配。按照設計要求,使用合適的工具和連接方式,如螺絲、螺母、膠水等,將各個零件組裝在一起。裝配完成后,對模型進行調試,檢查零件之間的配合是否良好,運動部件是否能夠順暢運行,如有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修復,以確保手板模型能夠準確地模擬機器人零件的實際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