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樹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2cm*12cm*8cm
后處理: 噴油
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豐巢手板模型是完全可行的,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1. 設計模型
(1)3D建模軟件
推薦使用 Blender、Fusion 360、Tinkercad 或 ZBrush 等軟件設計模型。
如果需要仿生設計,可以參考真實手掌的骨骼和肌肉結構,結合蜂巢(六邊形)元素進行創意設計。
(2)蜂巢結構設計
蜂巢結構可以通過參數化建模實現(如Blender的Addon插件或Fusion 360的蜂窩工具)。
調整蜂巢的大小、厚度和分布,確保結構既美觀又符合力學穩定性(避免過于脆弱)。
(3)細節優化
添加手指、關節、紋理等細節,使模型更逼真。
如果需要功能性(如可活動關節),需設計分件打印或預留裝配結構。

2. 選擇3D打印材料
根據模型的需求和復雜度,選擇合適的材料:
PLA:適合初學者,無毒、易打印,但強度較低。
ABS:強度高,適合需要機械性能的模型,但打印時需注意通風(釋放有害氣體)。
TPU(柔性材料):如果需要模擬手指的柔韌性,可選擇柔性TPU材料。
樹脂:適合高精度、復雜結構,但后處理較麻煩(需清洗、固化)。
3. 3D打印參數設置
(1)切片軟件
使用 Cura、PrusaSlicer、IdeaMaker 等切片軟件,將模型切片并生成G代碼。
(2)關鍵參數
層高:0.1-0.2mm(蜂巢結構建議更小的層高以保證細節)。
填充率:20%-30%(蜂巢結構可設置為網格填充,模擬真實蜂巢)。
支撐結構:如果模型有懸空部分(如手指),需添加支撐,避免打印失敗。
打印速度:適當降低速度,提高精度(尤其是小尺寸蜂巢)。

4. 打印注意事項
設備校準:確保打印機平臺平整,噴頭溫度和熱床溫度適配材料。
防止翹曲:蜂巢結構較薄,易翹曲,可使用BRIM(裙邊)或raft(筏子)功能。
分段打印:如果模型較大或結構復雜,可分段打印后粘合。
5. 后處理
(1)去除支撐
用鑷子或刀具小心去除支撐結構,避免損壞模型。
(2)打磨修整
使用砂紙打磨表面,使蜂巢結構更光滑。
如果層紋明顯,可用環氧膩子或PLA焊接修補。
(3)上色與涂裝
根據需求噴漆或涂抹顏料(如丙烯酸漆)。
蜂巢結構可通過漸變色或金屬質感增強視覺效果。
6. 應用場景
藝術展示:作為裝置藝術或展覽品。
教育科普:用于生物、數學或設計教學,展示蜂巢結構的力學原理。
功能性模型:如果設計為可活動手掌,可應用于機器人或機械設計驗證。
總結
3D打印豐巢手板模型的核心在于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通過合理設計蜂巢參數、優化打印設置,并結合后處理工藝,可以制作出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的模型。如果是初學者,建議從簡單的蜂巢結構開始,逐步增加細節和復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