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客服

在線客服
3d打印在醫學領域有哪些應用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03日
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廣泛且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醫療器械制造
定制化器械: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如頭蓋骨的形狀、脊椎的彎曲程度等,定制個性化的醫療器械。例如,2014年,醫生為恢復周至農民胡師傅的形象,采用3D打印技術輔助設計缺損顱骨外形,制作出缺損的左“腦蓋”;同年8月,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為一名12歲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椎。
復雜結構器械:能夠制造出具有復雜內部結構的醫療器械,如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手術工具、精密的植入式醫療設備等,提高器械的性能和適用性。
醫療模型制作
術前模擬:通過3D打印制作患者的身體部位模型,如腫瘤模型、血管模型、骨骼模型等,幫助醫生進行術前規劃和手術模擬,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例如,湖南郴州市的醫院曾打印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模型用于醫護人員的科學研究。
教學培訓:為醫學教育提供直觀的教學模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體結構和病理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打印出人體器官模型、解剖模型等供醫學院校教學使用。
藥物研發與制藥
個性化藥物:可以根據患者的基因信息、疾病特征等,定制個性化的藥物劑型和劑量,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2015年,FDA批準了第一款3D打印機制造藥片;2021年,中國制藥企業開發出第二種此類3D打印藥品設備也獲得了FDA批準。
新型藥物制劑:研究和開發新的藥物制劑形式,如緩釋制劑、控釋制劑等,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藥物的精準釋放和靶向治療。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組織修復: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組織工程支架,將細胞種植在支架上,培養出可用于修復受損組織的人工組織,如皮膚、骨骼、軟骨等。例如,廣州公司研發出的可吸收硬腦膜補片以聚乳酸為打印材料,最終可在人體內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在體內殘留任何異物。
器官打印:雖然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未來有望實現人體器官的3D打印,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短缺的問題。以色列科學家運用人體的脂肪組織打印出了一個結構較為完整的心臟,具備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
假肢與矯形器制作
個性化適配:根據患者的肢體形態和運動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假肢和矯形器,提高佩戴的舒適度和功能性。相比傳統的假肢制作方法,3D打印可以更精確地復制肢體的形狀和結構,使假肢更加貼合患者的身體。
快速制造:能夠快速制作出假肢和矯形器的原型,縮短制作周期,及時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輔助器具。
綜上所述,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醫療器械的定制化程度和復雜性,還促進了個性化藥物的研發、組織工程的發展以及假肢與矯形器的快速制造,為現代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上一篇: 數控加工技術概念
下一篇: 模具數控加工技術簡介